HOME >>「葬」禮知識

台灣地區葬禮習俗

【安 葬】

◎由來:當送葬隊伍發引將靈柩送達墳地時,置於壙旁,家屬依男左女右的傳統習俗跪地哭別,男性家屬跪在靈左,女性家屬跪在靈右,同時要把亡者的「魂帛」牌位等放在供桌前,等道士唸完經後,開始「放栓」,亦即在棺木某個部位打洞,插入木槓通氣用,以便屍體早日腐化。最後再依地理師擇定的下葬時辰準備放下靈柩、魂帛或銘旌,再掩土封壙,喪主必須以鐵鍬剷下第一剷土埋於棺木上,即稱為「安葬」。
◎供品:花、酒、牲禮、水果。
◎金銀紙:銀紙。
◎禁忌:棺木要入壙時,凡生肖相剋者,均需迴避以免沖犯。

【火 化】

◎由來:當出殯後,打算以骨灰土葬者,則將靈柩移至火化場,家屬獻牲禮等祭拜後,由子孫點火予燒化,稱為「火化」,火化後家屬以約定的時間領取骨灰,再依決定的吉曰將靈灰安置於納骨塔,或是如前述土葬的安葬方式處理。
◎供品:鮮花、酒、牲禮、水果。
◎金銀紙:銀紙。

【祀后土、點主】

◎由來:當安葬孝墳後,也需在墳地立后土碑,寫上「后土」二字,並準備供品祭祀后土神,且正式稟告后土神土地公請其守護庇佑新亡者的墳地與亡靈,稱為「祀后土」。古代原本多請舉人、秀才或有身分的人為家屬執行此項祀后土的儀式,現代多請道士或地理師代為執行,以硃砂筆寫完後,將筆朝太陽的方向擲去,一邊擲一邊念吉祥的字句,而墨筆則留在原地。當「祀后土」後,接著便是執行「點主」的儀式 ,即子孫為了求吉祥發達聰穎高陞,昔日請有身分地位的賢達者充任「點主官」,現在多由道士或地理師擔任,用硃砂筆在捧主者所背負的神主的上下左右中點上朱筆,再以墨筆於硃點上點上墨點,並誦念吉祥字句祈福,此即「點主」。點主儀式完畢後,再由道士撒五穀(五種穀子)於墓園,剩一些分給子孫,並帶一塊墳土回去,有象徵子孫繁衍、五穀豐登之意。
◎供品:「祀后土」時備蠟燭、鮮花、酒、三牲、水果。
◎金銀紙:壽金、刈金、福金。

【返主安靈】

◎由來:當送殯完成,要將死者的神主牌位從墳地迎回家鄉供奉,魂橋內載著捧主者,並需拿回裝有墳土和五穀的斗,稱為「返主」。繼而神主等安 置在一張臨時供奉的「 靈桌」上,擺上相關供品。請道士誦經,上香點燭舉行「安靈」,稱為「安靈」或「 豎靈」,家屬也要燒香祭拜與哭嚎,表 示追念之意。
◎供品:備蠟燭、鮮花、酒、五味碗、水果。
◎金銀紙:銀紙。
◎禁忌:靈桌上多燃著油燈,燃油俗稱「莿油」,忌碰觸,俗傳碰觸的話身體會有疼痛感。

【巡 山】

◎由來:當喪禮結束後的第二、三天或第七天,死者的家屬穿著喪服到墳地察看有˙無異狀,並且準備供品祭拜后土和亡者的墳塚,稱為「巡山」或 「巡灰」。
◎供品:拜后土以牲禮、水果、酒;拜祖先以牲禮、五味碗、水果、酒。
◎金銀紙:拜后土以壽、刈金、福金;拜祖先以銀紙。

【作百曰】

◎由來:當人逝世滿一百天時,習慣要再祭祀一番,或延請道士、和尚唸經舉行盛大的供養法會,或僅是家人自行祭祀,稱為「作百曰」。
◎供品:牲禮、五味碗、水果、酒。
◎金銀紙:銀紙。

【作對年】

◎由來:當死者逝世滿一週年時,死者已出嫁的女兒皆要返回來供奉牲禮祭拜,也有延請道士、和尚誦經作法事的,稱為「作對年」。此日結束後,才能脫去孝服。
◎供品:牲禮、五味碗、水果、酒。
◎金銀紙:銀紙。

【除 靈】

◎由來:一般喪家於「尾旬」、「作百曰」或「作對年」時,將臨時「安靈」或「 豎靈」時所作的「魂帛」和香爐完全撤除,並選一個吉祥的方向將這些東西丟棄,請道士唸經、上香、燒銀紙,當日死者已出嫁的女兒也要回來祭拜,稱為「除靈」或「 推靈」。除靈的翌日,喪家婦女換素服,到寺廟行香後,表示去除喪家的不祥後,才可回家省親,稱為「行圓」。
◎供品:牲禮、五味碗、水果、酒。
◎金銀紙:銀紙。

【合 爐】

◎由來:當死者的喪期屆滿時,將供奉死者的新牌位火化,或將其香爐灰一部分放 進供奉祖先牌位的香爐內,並將死者的姓名列入祖先牌位內,稱為「合爐」。一般泉州人在合爐時,會視「作對年」是前半年或後半年,多會避開過年期間而選在六月或十月、若「作對年」是在十月或十一月時、才會選在十二月合爐。至於漳州人多在「 作三年」和「除靈」時同時進行合爐的儀式。合爐後,一切便恢復正常作息。
◎時間:上午
◎設置地點:祖先牌位前。
◎供品:牲禮、水果。
◎金銀紙:刈金、銀紙。